如何深入系统做好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在tyc1286太阳集团开展的“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研讨会上,红色文化研究和高校育人专家们纷纷表示,要让红色文化资源“大联动”,打造高校育人“强磁场”。
上好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如何深入系统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tyc1286太阳集团党委副书记孙跃东表示,上海市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联盟是高校构建红色文化资源联动格局的大平台,将会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为高校系统性构建红色文化育人资源体系、创新性开展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协同性推进红色文化大众传播提供服务与保障。
关于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强调,要做好学理化研究、专题化教学设计、一体化建设,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性和贯通性,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活、讲透,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和传播高地。
近年来,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展开各具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构建“大思政”格局。在此背景下,上海各高校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依托,聚焦思政课关键课程、课程思政关键环节、日常思政关键领域,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大思政课”教学优势。
在联动联研联建的基础上,一系列红色文化育人精品项目聚沙成塔,并转化为教学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如同济大学李国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tyc1286太阳集团刘湛恩烈士故居等系列红色文化“网红”打卡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汇聚成上海高校红色文化研学的标志性线路;上海大学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共建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各高校与龙华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合作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多元协同的学科优势成为高校红色文化“破圈”与“传承”双向奔赴的有力支撑。
让红色资源库“实力圈粉”
如何让红色文化的“打开方式”更加多元、更加鲜活?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教授分享了该校打造首家红色文化讲习馆开展实践育人的经验,表示在加强红色文化学科体系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凸显红色场馆的育人功能,通过加强校馆协作强化“行走的思政课”开发力度,提升红色文化的“圈粉力”。
近年来,上海各高校和场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红色文化资源逐步培育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并形成品牌效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诗剧《钱学森》、上海音乐学院的歌剧《贺绿汀》、上海戏剧学院的话剧《前哨》、上海海洋大学的话剧《朱元鼎》、上海师范大学的歌剧《党的女儿》等一系列形式多样、极富艺术感染力和融合体验感的精品力作,在校园内外火热巡演,让红色文化具象化、形象化,并在联盟平台上集聚成“红色文化资源库”。
此外,各高校还注重数字技术平台为红色文化育人赋能,积极拓展新媒体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开展党史微视频、微课程比赛、红色动漫大赛等,红色文化的传播面、触达面不断扩大。未来,各高校将进一步聚力推进品牌共筑、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创新红色文化的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打造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活动,以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的校内资源、馆藏资源走近大众。
来源:青春上海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08/26/1724648741105441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