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澎湃新闻:当代名家进高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

2024-12-0410编辑:董真摄影:

115日,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潘向黎走进北京大学“小说家讲堂”的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以“《红楼梦》的不确定性与永恒性”为题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系列讲座的第十三讲。

潘向黎在演讲中表示,在外面的世界与生活如此沸腾、高速旋转之时,能够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与大家一同聊《红楼梦》,是“无用”的,同时也是奢侈的。在正式进入对《红楼梦》文本的释读之前,潘向黎提到,哪怕没有通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多少都会了解其中的一些故事,但即使反复阅读过多遍的读者,也不敢说自己完全读懂了《红楼梦》。在她看来,《红楼梦》就像一座浩大而精美的园林,不同的人能够于其中发现不同的观景角度,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最佳观景平台,无限的可能性是《红楼梦》最大的魅力,而这可能性正源于其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

随后,潘向黎以“秦可卿之死”为引,抽丝剥茧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何为《红楼梦》的“不确定性”,并向同学们剖析了“钗黛优劣论”这一更具争议性的问题,分享了自己阅读《红楼梦》后总结出的几个关键词——“明白人”、“风流”、“非常情”与“小角度知己”。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大观园诗社、“小角度知己”的深层次内涵、《红楼梦》的幽暗面向等问题积极提问,潘向黎一一细致回应。

11月21日,民进上海市委原副主委、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名慈做客沪江学院“中外文化十讲”,作“法兰西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专题讲座。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李名慈以讲座的形式带领学生一同纵览法国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脉络,并回望中法文化交流中的重大历史时刻。李名慈首先梳理了现代法国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历史,探析了其内在逻辑和现实表现,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法国的游历,生动讲述了法国现代文化价值观对法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他回顾了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他认为中法两国存在诸多深刻的文化共通性,这是两国双向奔赴的基础。中法关系历经沉浮,直至1964年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开始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往和合作。如今,中法已携手走过一个甲子。

李名慈回答了同学们在学校“一网畅学”讲座论坛中的提问,并风趣地告诉大家,自己也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过贡献,是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法国连环画《巴巴爸爸》的中文译者。

李名慈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是上海市首批“优秀科普编辑记者”称号的获得者,也曾荣获出版界最高荣誉“中国出版政府奖”。他策划或主编的《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三毛大世界》、《小灵通西部行》等科普读物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几代青少年成长的共同记忆。


来源:澎湃新闻

原文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5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