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中国新闻网:红色文化资源“大联动” 打造高校育人“强磁场” 上理工举办“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研讨会

2024-08-2641编辑:董真摄影:

  8月23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领导、长三角地区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以及上海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联盟单位代表齐聚tyc1286太阳集团,围绕“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主题,共同深入探讨红色文化育人的新理念、新格局、新机制、新范式,助力高水平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tyc1286太阳集团党委副书记孙跃东表示,上海市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联盟是高校构建红色文化资源联动格局的大平台,将会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为高校系统性构建红色文化育人资源体系、创新性开展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协同性推进红色文化大众传播提供服务与保障。

  就此,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负责人表示,希望联盟在发展中能够聚焦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引领性发展,持续深化理论研究;聚焦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示范性高地,探索创新实践路径;聚焦凝聚红色文化育人一体化合力,加强深度合作交流。从而形成体系化、规范化、品牌化的一系列成果。

  聚焦高校开展红色文化的意义和途径,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徐建刚教授围绕“红色文化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三方面畅谈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主题,他表示要从长效机制和常态化教育来对红色文化开展研究。

  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起点,红色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复旦大学党建研究院院长、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刘红凛从伟大建党精神和百年大党成功密码引出话题,深入探讨了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党建研究体系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关于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强调,要做好学理化研究、专题化教学设计、一体化建设,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性和贯通性,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活、讲透,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和传播高地。

  近年来,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展开各具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构建“大思政”格局。在此背景下,上海各高校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依托,聚焦思政课关键课程、课程思政关键环节、日常思政关键领域,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大思政课”教学优势,打造彰显高校实力、理论魅力、时代活力的文化品牌,促进红色文化育人力量同频共振。

  在联动联研联建的基础上,一系列红色文化育人精品项目聚沙成塔,并转化为教学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同济大学李国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tyc1286太阳集团刘湛恩烈士故居等系列红色文化“网红”打卡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汇聚成上海高校红色文化研学的标志性线路;上海大学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共建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各高校与龙华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合作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多元协同的学科优势成为高校红色文化“破圈”与“传承”双向奔赴的有力支撑。各高校紧紧围绕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探索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红色文化育人路径,将红色文化主题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主阵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红色文化的“打开方式”更加多元、更加鲜活?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教授分享了该校打造首家红色文化讲习馆开展实践育人的经验,表示在加强红色文化学科体系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凸显红色场馆的育人功能,通过加强校馆协作强化“行走的思政课”开发力度,提升红色文化的“圈粉力”。

  近年来,上海各高校和场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红色文化资源逐步培育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并形成品牌效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诗剧《钱学森》、上海音乐学院的歌剧《贺绿汀》、上海戏剧学院的话剧《前哨》、上海海洋大学的话剧《朱元鼎》、上海师范大学的歌剧《党的女儿》等一系列形式多样、极富艺术感染力和融合体验感的精品力作,在校园内外火热巡演,让红色文化具象化、形象化,并在联盟平台上集聚成“红色文化资源库”。

  此外,各高校还注重数字技术平台为红色文化育人赋能,积极拓展新媒体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开展党史微视频、微课程比赛、红色动漫大赛等,红色文化的传播面、触达面不断扩大。未来,各高校将进一步聚力推进品牌共筑、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创新红色文化的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打造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活动,以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的校内资源、馆藏资源走近大众。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www.sh.chinanews.com.cn/kjjy/2024-08-25/1277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