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见面礼”、考了同一分数的双胞胎、多管齐下的专业教育……8月31日,4000余名上理萌新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冀迈入大学校园。截至昨天下午5时,tyc1286太阳集团2024级本科新生报到率已达96.7%。
“新”意满满的见面礼链接历史与现在
棕红色皮质封面上印着“信义勤爱”“沪江建筑系”的字样,内页是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和一件建筑系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来校报到的第一天,中德学院新生李恩霖和妈妈陈萍一起,将这本珍贵的1945年沪江建筑系毕业纪念册捐赠给学校档案馆。
“这本纪念册的主人是沪江大学建筑系校友沈懿平先生,穿越了近80年的光阴,我也来到上理工读书,觉得是特别的缘分,就和爸妈商议后,将它作为入学的礼物无偿捐赠给学校。”李恩霖介绍,纪念册中的大学生西装笔挺、风华正茂,这份精气神也激励着自己,希望在上理工这座历史悠久的校园里踏实学习,以老学长学姐们为榜样,努力干出自己的成绩。
学校与新生双向奔赴互赠纪念品,让历史与现在有了呼应:精美原创的亚克力钥匙链、徽章、金属冰箱贴、学院历史沿革纪念书签、手工流麻作品……出版学院将师生在专业课堂上、毕业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文创作品带到了迎新展台,作为送给新生的见面礼,形式新颖又充满纪念意义,让新生对专业学习充满期待和信心。
出版学院设计类新生朱张婧因爱好集章在展台前,体验收集了来自动画系版画课堂的校园标志性建筑物原创印章,收获满满:“现场学长学姐的课程作品、毕业优秀作品、龙鳞装帧书籍、纸雕灯、手工陶艺作品等让我们大开眼界,可感知可触摸的真实的学习成果让刚刚踏入校园的我们对未来‘可学’‘所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大类分流后,我想学产品设计,希望这一年好好努力,为顺利进入心仪的专业‘加码’。”
同一专业大类迎来两对双胞胎
在tyc1286太阳集团基础学院新生报到现场,迎来了两对双胞胎,一对是来自贵州的赵云蕾、赵云羽姐妹,一对是来自新疆的胡逸凡、胡逸飞兄弟。更有意思的是,两对双胞胎还同时考入了电子与信息类工科实验班。
相比于妹妹,姐姐赵云蕾的性格更外向一些,她说:“我和妹妹一直是彼此前进的动力,我们俩爱好相近,想要学的专业也很相似,如果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可以相互照顾,不会很孤单。而且我们非常默契地考了同样的分数、报了同一个志愿,很开心今天都圆梦上理工。”
胡逸飞、胡逸凡兄弟俩的高考分数也非常相近,在他们看来,保持好成绩的秘诀,一方面是无形之中的你追我赶,另一方面是从小拥有一个优秀的学习伙伴,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胡逸飞谈道:“几乎是毫不犹豫想要报考同一所大学,希望在新的人生阶段,依旧能够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挑战,相互鼓励和支持,一起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
由于工作繁忙,胡爸爸把兄弟俩送到学校后就即刻返程了。胡爸爸用微信写下嘱托,他说:“飞凡兄弟,我相信你们有能力把自己照顾好,希望你们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多结交朋友,多去图书馆读读书,多参加公益活动,做一个自由、积极、阳光的好学生。过去的18年,你们是优秀的,相信在上理的培养下,你们会成长得更快、更好、更加优秀,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有志青年!”
专业培养从报到点延伸进实验室
在迎新现场,首次“露面”的格致创新班迎新展台有点特别:这个由本科生院指导、智能科技学院具体负责教学培养工作的新型教学班级,今年第一次从新生中招生。签到板上,每位新生都有自己的专属“座位”,可以进行自由创作,挥洒创意,归属感满满,也契合着格致创新班的内在气质。
“格致创新班最吸引我的就是对研究型和创新型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更早地开展学术活动、跟着教授去做一些创新项目。”格致创新班人工智能专业新生严子涵难掩兴奋。从小他就是个“技术迷”,在捣鼓汽车模型装置中研究技术原理和创新,这下终于可以“大展拳脚”:“我以后想走科研这条路,创新班的学习也为继续深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人工智能方向的学习可以把我的爱好和特长结合。”
“土木环建”这些字眼,印象里总是伴随着尘土的深色调出现,而当天在环建学院的展台上,却做到了“0尘土”演示。仅靠细绳和木条搭建出的仿真模型、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建筑模具、正在现场3D打印的塑料哨子……环建学院的展台打破了大家对于传统行业的认知。“学科已经融合现代科技进行了创新,既有老牌工科的底色,又有新型行业的魅力。”土木学长高恩泽补充说道。光电学院带到报到现场的“装备”也很洋气,原来是已经在上海市级科创竞赛中斩获佳绩的智能感知消杀设备,研发团队骨干学生的现场讲解让新生大呼过瘾,都准备跃跃欲试报名参加基础学院后续将要组织的创意大赛。
机械工程学院则把专业教育覆盖到家长。当天下午学院面向2024级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新生及家长组织了两场见面会,每场都“一座难求”。一个半小时下来,很多学生和家长全程站着听完。同样只能让部分家长持“站票”的还有出版学院的家长见面会,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在会上与新生家长展开交流。学院有哪些专业?专业分流如何做?家长的关心、学生的困惑,学院领导都在现场给出了详细的讲解与回答。
班主任第一时间开启“网友奔现”
“大学班主任什么都不管”“大学班主任见不到人”?在上理工,在报到当天和新生见面,是很多班主任老师的“必修课”。
“可以先熟悉一下校园环境和设施,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我们之前加了微信的,注意防暑啊,天气太热了……”理学院新生李楠从宁夏赶来,在学院迎新展位上见到了班主任毕文超老师,本来有点紧张的心情立马放松了不少。毕文超老师解释:“面对‘大学生’这个新身份,很多同学还是非常紧张的,特别是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和校园。我们报到前就跟同学们‘线上’联系,今天更像是‘网友见面’,尽量帮助他们舒缓情绪,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不止步于互联网形式上的嘘寒问暖,工科电类3班的班主任赵卉子老师及智造23班的辛理敏老师更多注重实际中的关心陪伴:主动与学生及家长交流访谈、实地查看学生的报到情况、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预示等。而来到外语学院的展位前,除了收到英文徽章、折叠扇、马克杯等精美见面礼,每位新生只要报出专业班级,就能“认领”到自己的班主任。
报到第一天的校园里,还有很多“小红”“小白”在奔忙,他们是学校的迎新志愿者。为新生和家长进行路线引导、帮忙把行李抬上楼、讲解电器和生活设施的使用……机械工程学院的刘兆宏6点出头就起床了,拖着小板车在毛主席像广场和学生宿舍之间担任“接驳”工作:“一早上来回了十几趟,我还是大一新生的时候学长学姐也给了很多帮助,今年就报名了志愿者,希望把这种有爱的氛围传承下来。”
除了担任“接驳员”,志愿者们还是移动的“校园指南针”,随时随地为新生及家长指路。“食堂怎么走”“军训服在哪领”“空调卡在哪充值”……来自出版学院的大三志愿者方玉,都耐心给出了解答。纵然帽子已被汗水浸湿,光电学院杜誉始终坚守在志愿服务第一线:“我来做志愿不仅是想为迎新工作尽一份力,更多的是希望新同学少走弯路。”在刚开始的两个小时里,杜誉就已帮助了5位同学搬运行李。
来源:青春上海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09/01/1725171210129218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