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三十多年了,可在我的心里,他从来没有走远,他就在人民中间,就在乡亲中间。我想请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记住一个老红军、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临终遗言,‘熟悉昨天,珍惜今天,开拓未来’。”开国中将赵镕将军之女赵京娅讲述着父亲全身心投入革命的人生经历,通过一个个动人的家风故事,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师生与革命先辈开启了一场“隔空对话”。
7月15日至23日,202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第三期)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行。tyc1286太阳集团“沪江星火”青年记者团的师生们与同期入选的21支实践团,共同开启了沉浸式“大思政课”。“踏上井冈山这片土地,倾听那些扣人心弦的革命往事,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练就真本领,勇担使命,在新征程中展现青春最亮丽的底色。”tyc1286太阳集团“沪江星火”青年记者团队长杨宇晨说道。
学党史,赓续红色血脉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朱毛故居、小井红军医院、八角楼、黄洋界……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精心组织下,党史课堂被搬进了一个个革命旧址,学生们坐在八角楼满是历史痕迹的台阶上,聆听毛泽东如何在清油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的故事。
“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八角楼内的阵阵烛光,那是先烈们的信念铸成的力量,我深深感受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要把‘火种’传递下去。”tyc1286太阳集团“沪江星火”青年记者团成员李嘉毅谈道。
“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虽然字迹有些难以辨认,但每读一句,都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那份超越生死的深情与坚定。”在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团队成员王思雯和伙伴们一字一句读完了陈毅安将军写给妻子的家书,信中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动了她们,“红色历史、光荣印记高度浓缩在每一行注释中、镌刻在每一件展陈实物上,成为我们最生动的‘教科书’。这封家书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革命理想的坚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眶就湿润了。”
寻足迹,汲取思想伟力
从象山庵出发,实践团队穿越了三公里的崎岖山路,最终抵达坝上村。与想象中的泥板路、土坯房不同,这里的白墙青瓦、碧叶荷花和宽敞大道让学子们眼前一亮,整个村庄呈现出一副“旧貌变新颜”的景象。
热情好客的老乡带学生们去到自己家中,体验制作红军餐。“自己做饭香,和同学们一起做饭更香!”团队成员黄闯在制作红军餐时大展身手,“这不仅是一次深度的劳动教育体验,更是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深刻感悟。”
上海高校学子在井冈山上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系、搓、编、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队的师生们学习编织红军草鞋。“记得在革命电影中,红军战士们正是穿着这样的草鞋,一步步踏过了泥泞的沼泽,翻越了皑皑的雪山。”一位学生一边搓着稻草一边感慨道,“红军草鞋既不好编,更不好穿,不防水也不防寒。想象着红军战士们穿着这样的草鞋走过长征,我才真正体会到了长征路上的艰难与伟大。这不仅仅是一双鞋,它承载着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向未来,勇担时代使命
如何充分利用好红色教育的资源优势,将井冈山逐步打造成为大中小学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课堂,成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社会实践期间,tyc1286太阳集团“沪江星火”青年记者团尝试通过视频采访的手段走进井冈山红色景点,与络绎不绝的游客开启关于青少年红色研学的对话,以融媒体宣传方式为革命老区焕发新颜贡献青年力量。在与游客的交流中,团队成员发现许多游客最初是为井冈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来,但踏上这片土地后,又被其迷人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
实践团队走进井冈山红色景点(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团队成员邱铭宇操控着无人机缓缓升空,向着远处的连绵群山飞去。“在用视频和照片记录井冈山红色文旅资源的同时,我希望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设备,捕捉井冈山的翠绿之美,将这份绿色与红色记忆巧妙融合,共同编织成一幅更加多彩、立体的宣传画卷,为这座革命老区的全面展示与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来源:央广网
原文链接: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2935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