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猎猎

【党员先锋】曾君君:探寻国漫背后的文化密码 打造“自带流量”的思政微课

2024-04-15624编辑:李卉云摄影:

在思政课上讲国产动漫?最近,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曾君君主讲的微课“国漫崛起背后的文化密码——以《长安三万里》为例”很受欢迎,获得了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三等奖。“国漫作品出圈出海,背后离不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和驱动,非常希望通过对同学们喜爱的国产动漫的剖析,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曾君君这样介绍她的选题背景。

曾君君

打造“自带流量”的思政微课

“《长安三万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唐诗和历史的热潮,那这些现象恰恰反映了我们国漫近年来逐渐开拓市场,迎来了崛起和复苏的春天……”伴随着曾君君的讲述,同学们仿佛“重回大唐”,触摸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文化记忆。

从百年团史青年说到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在各类宣讲活动中,都出现过曾君君的身影。“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注重理论研究的深度,还要让理论宣讲‘有滋有味’,怎样提高宣讲的吸引力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素材的切入点非常重要。”

在构思课堂素材时,曾君君想到了暑期里看的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它是第一部史诗题材的动漫电影,既拍出了盛唐的繁华,又拍出了中华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曾君君看来,《长安三万里》的问世和热播很好地贯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的行动逻辑就是要根植中国本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何将时代大主题春风化雨地融进同学们关注的“小话题”?曾君君抓住了电影中鲜明的“人民底色”:“影片聚焦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等有关人生和社会的现实思考融入到作品当中,用李白和高适在追梦路上的选择,以及他们所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乐观坚毅奋斗自强的精神品格,给千年后的我们带去了奋进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希望用这样的热点吸引同学们,以共情的价值内容打动同学们。”

公开课截图

“小屏幕”变成立德树人“大课堂”

不同于线下思政课,线上思政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10分钟的思政课里,曾君君还走进上海动漫博物馆实地讲解,哪咤闹海、沉香救母、西游记里的动漫人物,在她的讲解下全都“活”了起来。

数字技术可以把思政课堂搬进多种多样的真实空间,也对宣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是文案创作者,也身兼导演、制片,制作周期比较紧,我们就把任务细化到每天,一项项推进。”在斟酌文案的基础上,曾君君细心标注了每句台词应该搭配的画面,努力将细节考虑到位,从而在录制阶段“一气呵成”。

在进行微课录制时,曾君君的背后其实是一块绿幕,面对的是空荡荡的的镜头。“怎么走位、说到哪句话做什么动作,包括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都需要注意。在打磨好演讲稿之后,我每天都对着镜子进行练习,还找了很多同学帮忙试听,思政课必须让同学们认同,这就要从同学们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学习需求。”

打破了课堂的围墙,小屏幕上的思政课就有了“行走的能力”,目前,曾君君的微课已经上传至学校官方B站,获得了数千次浏览量和点赞。

曾君君走进上海动漫博物馆实地讲解

立志成为有温度的思政课教师

窗外的雨声轻柔地拍打着窗户,曾君君与导师牛海老师正在办公室里激烈地讨论着。这已经是他们第六次讨论了,从选题到文案内容,再到PPT呈现的逻辑,微课获奖背后,离不开“智囊团”的支持。“牛海老师进行整体方向的把控,史玉老师对具体章节的呈现进行了耐心的指导,焦夷通老师则‘专攻’细节……”

“我立志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把有温度、接地气的思政课带给更多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曾君君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思政教育的种子,并逐渐萌芽、茁壮成长。“我想不仅要有理论的深度,还要有情感的温度,在把课讲好的同时,做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在努力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路上,导师牛海也给了曾君君很多帮助:“牛老师对我们可以说是因材施教,在了解了我们的职业规划后,在我的个人发展上进行了量体裁衣的帮助。”读研期间,曾君君旁听过老师们的备课会、写思政教育新闻稿,毕业论文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生逢盛世,使命在肩,我们要不断打磨教育教学技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好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牛海教授和公开课团队成员

【人物简介】

曾君君,1999年9月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公开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中文核心),曾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学生等荣誉。

供稿:新闻中心

文:李卉云 张胜杰

摄影: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