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人物

【上理封面人物】翟墨:唤醒上理学子的文学记忆与生命情感

2021-09-101902编辑:摄影:

【人物小传:翟墨,女,党员,沪江学院文化素质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思想史。目前开设《杜甫导读》《文学与人生》《文物中的中国与世界》等通识人文类课程,曾获2020年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科学组一等奖、“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2021年tyc1286太阳集团“百年荣光·奋斗有我”青年教师党史学习教育演讲比赛一等奖、2019-2020年度tyc1286太阳集团“三八红旗手”。主持国社科项目一项,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她亦师亦友、温暖率真,令人如沐春风,但又语气坚定、掷地有声;她注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唤醒上理学子对历史文学记忆的情感。不骄不躁、潜心美育,不断突破自己、挑战自己,这是她的人生态度。她就是tyc1286太阳集团沪江学院文化素质教研部讲师——翟墨。


翟墨老师


寓教于乐的教学:培养问题导向思维

“结合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八位诗人的醉酒之态,请分析如果放到现在,诗中哪个人物的行为表现最容易成为新冠肺炎的暴露者?”如何把历史文学和当代环境结合起来,在沪江学院翟墨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课程作业背后,是她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

在上理工,能选到翟老师的《杜甫导读》这门通识课程,可是要“比拼运气”的,只有第一轮选课的“幸运儿”能抢到它。尽管文学原著经典导读是中文系的专业课程,“诗圣”杜甫又是大家从中学阶段就比较熟悉的诗人,但这也不妨碍《杜甫导读》在理工科院校学生中受到热捧。

翟老师的大学课堂,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注重让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人文研究方法。在课堂中,她让学生绘出心中的杜甫形象,而后再与历代杜甫图像以及杜甫的自我书写相比较,引导大家带着问题意识去关注文学对于历史记忆的塑造作用。她认为“文科的研究和理工科做实验其实是相似的,广泛搜集材料,提出猜想再去验证,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但敢于提问本身,就很有意义。”

在翟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同学们在阅读中重新建构了对于杜甫及其时代的文化知识,近200位选课学生更是给这门课程打出了94.92分(满分95分)的好评。曾上过《杜甫导论》的汪思毅同学回忆起课堂时这样说道:“翟墨老师的课程不同于传统语文课的教学方式,她更加倾向于用像有电影一样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帮助我们去理解诗词的内容,营造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潜移默化的美育: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作为青年教师,翟老师是以一种更平等的育人方式和同学们相处的。在《文学与人生》开课前,她曾经陷入这样的思考:“如果我的课程是以面向人生为目的,我得知道他们面临着什么样的人生。”

在开课伊始,她就开启了一项有意思的调研:穿梭在教室和食堂中,通过聊天了解同学们目前“人生的困惑”。然后在课堂上将文学文本与大学生人生困惑解疑相呼应,并通过组织“三行情书漂流”“见字如晤”“发现生命的力与美”等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浅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为师有道。在翟墨老师的课程中,对美育的追求体现在她的课程安排上。在上理,校园可漫步,建筑可阅读,文化可触摸,翟老师很好地将上理校景融入课堂学习。在课堂的后20分钟,她让同学们去探索百年校园的美好事物,并让同学们在课堂汇报中结合不同的文学作品,分享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的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学们都特别愿意与翟老师交朋友,与她交流学习体会和人生感悟。从教以来,翟墨老师以学生为本,不断调整教学大纲,通过学生的反馈,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将一门门枯燥的文学课程变成适合每一个人的课程。

翟墨老师参加学校“百年荣光 奋斗有我”青年教师党史学习教育演讲比赛


青年教师的成长: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门寓教于乐的课程背后,是翟老师夜以继日地对学术和教学的付出。翟老师在校备课的时间安排紧凑,如果看文献到深夜,翟墨老师还会将会议室凳子拼在一起凑合一晚,而这样“凑合”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翟老师深受身边老师们奋进精神的感染。“每个人都在和自己较劲,这也让我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一直激励我、启发我,让我感觉到大学教师是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这是她对其他老师教学态度的感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也促使她不断强大自我内心建设,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

这两年,翟墨老师参加了教学比赛,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在荣誉面前,她感言道:“我觉得挺幸运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有这样一些平台和机会,能够让自己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有价值。在比赛期间也获得了很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这让我更有信心在未来将课程建设得更好!”


翟墨老师获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供稿:新闻中心

采访:穆昊宇

文: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