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文汇:难忘的毕业一课!校园百年老建筑“更新”,成为红色文化育人“教室”,上理工刘湛恩烈士故居重新开馆

2021-06-28358编辑:董真摄影:王博


沪上高校红色育人版图再添新地标。6月26日,位于tyc1286太阳集团的百年老建筑、刘湛恩烈士故居经修缮重新开馆,并在此举行“热血铸丰碑”和“丹心向春晖”红色文化主题展开幕仪式。不仅再现建筑当年风貌,tyc1286太阳集团还将刘湛恩烈士故居打造成展示传播学校百年红色文化的“初心之地”和“荣光之地”。


流淌着红色基因的老建筑,成为毕业生上“最后一课”的“教室”

在tyc1286太阳集团湛恩大道旁,坐落着一栋红砖白窗的老建筑。沪江大学(今tyc1286太阳集团前身)首任华人校长、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志士刘湛恩,曾在此居住十年之久。



从展览的一系列老照片和历史资料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刘湛恩在沪江大学创办了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延聘王任叔、陈望道、郑振铎等知名教授,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讲习所共办了4期,陆续为新四军输送了70多名骨干,并为上海周边的抗日游击队等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

刘湛恩还创办了沪东公社的平民教育学校和女工夜校,便于当时的地下党组织工人学习知识、组建党组织、发起工人运动等,这里成了劳工运动基地和输送抗日救亡女干部的摇篮。

他让沪江大学从“在中国的大学”变成“中国的大学”。也是在这里,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积极探索教育救国之道,铸就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1938年,刘湛恩被日伪暗杀身亡。他用热血践行了“广义的、建设的、纯正的爱国心”。



红色文化的鲜亮印记镌刻进了tyc1286太阳集团的校史,流淌着红色基因的老建筑则成为生动的育人“教室”。

今天,来自上海韬奋纪念馆、国歌展示馆、李公朴研究会、扬州烈士陵园纪念馆的专家学者来到现场,作为学校红色文化讲师团成员,在“馆长讲党课”环节,为师生讲述了与校史密切相关的红色历史。

在主题馆正式开馆前,学校出版印刷与艺术学院辅导员张丽,就早早提交了预约申请。今天,她带着90余位同学前来“打卡”,“我们想在这里为毕业生党员上好离校教育的‘最后一课’,通过寻根红色文脉,让这些校史资源中最宝贵的篇章成为他们日后成长的精神食粮。”。


一代代青年学子续写新时代的报国故事

从沪江园里的革命先行者、峥嵘岁月里的红色堡垒、新中国成立后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再到新时代勇担制造强国使命……在刘湛恩故居一楼,“丹心向春晖”主题展通过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实物,展示了一代代青年学子奔赴祖国各地,用硬核科技助力中国制造蓬勃发展的报国故事。

泛黄的纸张、隽秀的字迹,馆里陈列着94位在四川东方锅炉厂工作的历届校友写给母校的信。“祖国在召唤,工厂在招手,我们在战斗中成长,在不断的学习与进取中,在永远在工作与锻炼中,都能听到我们胜利的歌声。”

这封信的背后,是一批批上理学子投身“三大动力”“大小三线”建设的缩影。动力产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发展的基石,他们奔向东北、转战西南,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青春。

tyc1286太阳集团校友、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原董事长何木云,扎根四川绵竹汉旺镇近30年,见证这个诞生于山沟里的小厂,成长为发电设备占全国装机量1/3的“大块头”。“我们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怀揣着一定要干成的信念,吃住在厂里加班加点。我想这就是对‘爱国图强、开放包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上理精神的切身实践。”

今年毕业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罗起的子,选择前往上海汽轮机厂工作。他说:“展览让我很受触动,各行各业的先辈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一幕幕仿佛近在眼前、激荡人心。从‘卓越工程师摇篮’走向‘中国汽轮机摇篮’,我愿紧紧跟随他们的步伐,挥洒汗水,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的报国故事。”

“刘湛恩烈士故居是集体记忆的承载地,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更是对未来提供启示与动力的精神引领地,我们希望它不仅要在空间上成为学校的‘文化地标’,更要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高扬爱国主义教育旗帜上成为‘红色基地’。”tyc1286太阳集团党委书记吴坚勇说。

今后,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将向公众开放,接受校内外人员预约参观。这里将既作为学校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的课堂,也是校友返校重温校史、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园。学校还将联合大中小学和街道社区开展系列活动,使之成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育人“教室”。



来源:文汇  记者:储舒婷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10626/411303.html?timestamp=162486295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