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tyc1286太阳集团中英国际学院所在的复兴中路1195号为原点、两公里为半径画圈,坐落其中的有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毛泽东旧居、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这样一个“红色圈”涵养了中英国际学院独特的生态优势,成立15年来,学院办学牢牢扎根中国大地,以“责任领导力、创新与创业、文化同理”作为三大核心育人理念,构筑双创育人“基地”、营造课程育人“气候”、浸润党建育人“养分”,探索打造了极具特色的育人生态体系。
构筑双创育人“基地”
培养卓越国际化人才
作为上海唯一一所“一对多”引进英国一流高校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理工中英国际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活跃的教育氛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才能的“硬核基地”。
“滴!手持太赫兹有机物检测仪,不到1秒,就可以高效检测有机物,针对安防需求,检测准确率能够达到100%。”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由中英学院与光电学院学生共同组成的“鹰眼”太赫兹团队斩获银奖。这是学院双创教育成果的小小缩影,三年来,中英学子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众多重量级比赛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上海市级奖项50余项。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团队—— “鹰眼太赫兹有机物超级检测仪”团队
目前,学院已形成涉及电子、机械、工商等领域专家和辅导员组成的一对一、一对多创新创业比赛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全体系赛事指导服务。学院还专门制作了《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手册,为学生提供全面充分的赛事信息,消除创新创业中的“信息差”。
中英国学院编制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手册
不仅如此,自2019年起推出的“让科学研究的春风吹进复兴园”系列讲座,如今已是学院“双创”品牌活动之一。讲座邀请校内外学术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大赛获奖者等围绕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申请、创新创业等内容进行经验分享交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近科研、认识创新创业,三季15场讲座场场爆满。
在教学楼里,创新领导力中心也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未来将更加精准地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想法,使其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据了解,这个全新的“双创”空间将实现创新、创意及创业“三创融合”,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会呼吸的双创教育体系,集“学术科研+实践动手+学习体验+企业市场”为一体。
中英国际学院举办第一季“让科学研究的春风吹进复兴园”系列首场讲座《改变未来的科技—太赫兹技术》
定制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营造育人“气候”
在中英国际学院定制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大班系统化教学以专业化、国际化教学夯实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系统,小班启发式教学以研讨式、互动式教学助力学生创新思维养成,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从59477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学生“CEO”,大一新生周颖褀在实习中将工科思维和管理技能结合得更加紧密。每天接受不同的任务,不断针对整个公司做出决策;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合作领导力都得到了全面打磨和提升……学生在全球性项目“CEO for One Month”中崭露头角,是学院践行“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学、项目式锻炼”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生动案例。
学院“宽基础、重能力”课程体系的设置,涵盖了重点学科和专业普遍原理、实践经验传授过程。以科技创新课程(STEM)为例,既适应工、商科学生共同参与,又紧跟社会热点、科技前沿,与专业所学紧密相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素养。“课程强调师生互动,学生的个体需要、兴趣爱好对课程具有很大的驱动作用,从兴趣到实践再回归到理论知识学习,学生所占据的主动性和决定性是有别于传统课程的。”任课老师樊娅雯表示。
小班化全英文教学也为过程化考核提供了可能,学院全面采用过程式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组织领导力、英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整体表现进行考核,培养学生成为“专业+创业”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为了给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加高效的指导和服务,学院还结合中外办学经验,探索设立了学术辅导员制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生活服务和管理服务等全方位关怀。
中英国际学院创新领导力中心创新工坊
浸润红色“养分”
“中国梦”与“世界梦”同频共振
在复兴路校区,你会看到学生在外企实习,在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微党课”;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国际赛事中锻炼能力,在“红色圈”的文化场馆中坚定理想……中英国际学院努力将人才培养的“国际范”与助力实现“中国梦”相融。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彰显政治底色、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学院教工党支部由思政辅导员、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精干且多元化的队伍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力量,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主心骨。
“胡琴,这种声音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特别擅长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在“红色之音”文化沙龙讲座上,国际知名二胡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著名独奏家马晓辉为学生讲述百年胡琴与百年党史,这样的文化活动深受学生们欢迎。
“红色之音”文化沙龙讲座
“追求文化同理,首先应做到文化自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行政副院长徐琳表示。学院以复兴路校区名称为灵感,开展“复兴雅韵”“复兴国风”“复兴音韵”等“复兴”系列项目,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体系,助力学生在国际化教育环境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的讲话发人深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立足点是社会主义教育,我们培养的国际化人才,也要能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妍表示。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臧莺
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6105404_30593_dyjy.html?app=1&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