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媒体要什么人?大学培养什么样的媒体人?

太阳官网举办“业界变革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

2019-10-31490编辑:李思维摄影:

融媒体时代,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怎么样的?高校应该如何培养,才能应对市场?当下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又在发生哪些变革?10月27日,由太阳官网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主办的“业界变革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在先进制造大楼报告厅举行。

版艺学院院长蔡锦达教授在开幕致辞时表示,上理的新闻学科建设已经走过15年,正是需要总结、反思、升华的时候,而在新闻传播浪潮给学界、业界带来冲击的当下,更需要对学科建设的前沿问题达成共识。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海内外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下,新闻传播业界发生的变革以及对新闻传播学科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这一核心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媒体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应适应变化、迎接挑战,亟需在培养学生的跨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实务操作能力等方面,出新思路、做新动作。

研讨主题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应对业界变革的挑战?

媒体巨变是全球化的现象,中外高校都在面临业界变革带来的挑战。在“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应对业界变革的挑战?”的演讲中,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原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魏然教授介绍了美国新闻业和学科变革的实践经验,从机器人新闻、数据新闻等各种新的表现形式和报业危机等问题出发,介绍了美国高校的相应改革,比如设置具有特色的小而精的新闻学位、传播科技导向等。解放日报社数据新闻中心总监尤莼洁作了题为《智能媒体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变化》的演讲。在介绍了众多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新闻的实例之后,她从融媒体实践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学科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她提出当代新闻学子要改变文笔好就能当记者的思维,要做自己的产品经理。哔哩哔哩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沈健代表新兴互联网平台发言,就《哔哩哔哩社区文化特征和正能量生态营造》题目演讲。

主题主持人《编辑之友》杂志社数字出版部主任李晶总结谈道,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媒体环境和受众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体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有了新标准,高校同时秉持教育立人的使命、学科理想和社会责任,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取舍、理想与现实中获得平衡是当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课题。

研讨主题二:新兴媒体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与新特征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博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媒体与传播博士、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光启特聘教授郭良文,曾在台湾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在演讲中介绍了新媒体对台湾高校的巨大冲击,并根据技术特点讲述了高校新闻教育的应对和努力。

法学博士、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编审、上海版权协会会长张宏教授发表《对融合出版条件下出版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与知识结构的思考——以上海外教社为例》,讲述自己对出版职业者的思考。他从用户的传播习惯发生变化的角度分析了碎片化、轻量化、复合化等出版业的变化。作为出版业的代表,他还具体分享了上海外教社的人才标准,是语言能力、媒介素质、多媒体处理等复合能力。

《新闻爱好者》杂志社副总编施宇表示,时代在发展,人也总是在变化,10年前的纸端媒介逐渐转变为如今的指端媒介,以后可能又会有更新的媒介出现,市场总是接触新技术变化最敏感的场域,能够察觉到最新资讯和技术。

作为广告业界代表,上海剧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田晓玲介绍了新兴传媒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止要深耕理论,更要活学活用、自我充实,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品牌,锻炼核心竞争力”。同时她认为,探索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模式,将经济类学科的模拟实践课、口头表达能力课程等融入新闻传播课程体系是未来努力的重点方向。

研讨主题三:媒体融合与高校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

美国东新墨西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传播系教授Jeff Gentry以美国高校的实践经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的思考》介绍了当下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学科人才培养对应和变革,主张将艺术与新闻实践相结合。

SMG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朱晓茜则发表《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Shanghai Eye发展历程》的演讲,从发展历程看融合传播,她认为传播方式不止影响新闻生产方式,而是对企业思维、企业结构、人才素质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她还分享了国际传播电视媒体对人才的需求。

吴畏老师展开演讲《喜马拉雅FM的业务拓展与人才需求》,为我们讲解技术如何带来应用场景和内容的变化。

澎湃新闻主任记者韩晓蓉总结,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用,信息使用场景虽然变化但人对信息的需求永远不会变,这也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意义。


版艺学院院长蔡锦达教授致辞


与会专家开展讲座报告


会议现场


与会学者交流


供稿: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